【事不过三】No.32

2021/07/14 18:15

这是“事不过三” Newsletter 第 32 期,本期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

1.通过真实对话来认识自己;
2.好玩才是正经事;
3.“喜欢”话题的连锁反应。

重要的事情不过三件:认识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发表于:2021/07/14

一、认识自己

因为写“事不过三”的原因,最近有几个朋友来成都后,会约着一起见面聊聊天。聊的内容这会儿已经记不大清了,但聊天的愉悦氛围和感受内心记得特别清晰。大家敞开心扉、自由发散,分享各自经历的困惑,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转变、收获和感悟等等。这期的“认识自己”是顺着聊天的内容,我延展出来的一些表达。

1、标榜与自我

“事不过三”第 29 期分享过 Lawrence Yeo 的一句话:

“你怎样用权力来标榜自我,你就会怎样用权力来对待他人。
换句话说,你表达自我的方式,会反过来影响你看待他人的方式,在金钱这件事上更加显而易见。”

( The way you exercise power over yourself will set the conditions for how you exercise power over others. In other words, the way you express your autonomy will construct the views you have of others. And nowhere is this more apparent than the way we use our money. )

最近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更深了,它很好地解释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概念,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反观自己。我们对他人、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觉得别人是在炫富,有可能说明我们自己把财富看得很重;当我们觉得别人 ego 过高,有可能说明自己同样 ego 过高;当我们经常用美丑来评价别人,有可能说明自己把外观这件事看得特别重。

2、真实对话的魅力

“事不过三”第 12 期分享了 Henrik Werdelin 关于时间管理的 8+1 系统,在关系部分,他建议我们成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定期花时间和我们珍视的人建立联系。

在聊天过程中,我们都表达了和人交流、连接、对话这件事的魅力和价值。当时,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困惑——因为 Newsletter 都是当周写当周发,有时会遭遇选题困扰,觉得没内容可写。后来,我开始主动做出一些调整,让自己多参与到真实世界中,多去线下碰撞,多和人见面聊天。慢慢发现,不仅能产生了一些新灵感,也能收到一些积极反馈。

李怡在《探寻人生规律的两种方向》这篇文章里说,三本耀司的下面这段话,是他今年最喜欢的一句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山本耀司

3、二次创作和原创

在聊到二次创作这个话题时,也表达了对所发布内容的“不够原创”的想法。我现在对这方面的担忧会少了一点,一方面是我意识到没有纯原创这件事,我们都是在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阐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孟岩说过一句话,“你的背景信息越多,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读懂的也越多。”这也决定了每个人视角和理解程度是不一致的,这个不一致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自我表达。

二、好好学习

我在即刻APP上有句签名:怎么会有看书这么好玩的事情。这句话是受学霸猫启发,她的原话是:

怎么会有学习这么好玩的事情。

和朋友聊天时,也聊到了行动力这个话题。而好玩,就是一个提升行动力的好方法。

以看书举例,当我开始用“好玩”这个心态来对外看书这件事时,有一个很奇妙的转变。看书时,我不会再强求把一本书看完,只要里面有些篇章和段落,能给到我新启发,我就觉得心满意足。

同时,还有些书,在当下就是看不进去,那就尊重内心真实的想法,先缓一缓,相信一定会有更合适的契机重新捡起来。

这样一来,在看书这件事上,心态就放松很多。而人在松弛状态下,做事情往往游刃有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洗澡时刻往往是灵感爆发时刻。

好玩心态,也能够解释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效。我自己会在工作25分钟的时候,给自己5分钟的缓冲时间再继续。有了这个5分钟的休息奖励,想分心偷懒的时候,会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能自由了,然后就比较容易重新投入进去。

Austin Kleon 曾写过一本《Keep Going》的小书,在里面他分享如何坚持一件事的 10 个小Tips,其中有一条就是:找一个小孩,教你如何玩耍( hire a child to teach you to play )。

keep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一件事的结果和过程紧密联合在一起,导致我们过度看重一件事的最终结果,从而少了一份玩耍心态。而小朋友很少有这个困扰,对他们来说,好玩才是第一要义。

那什么是玩耍心态?Austin Kleon 说:玩耍就是带着一种轻盈的状态和对结果的一种超然心态去行动

( Their best play, however, is acted out with a kind of lightness and detachment from their results. )

总结下来就是,在确定了一件事是自己必须做、很想做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就是把它变得好玩。

至于如何变得好玩。可以参考“事不过三”第 30 期提到的感恩日记,每一次自己在当天产生了愉悦感,都可以把相关事情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定期回顾、复盘,追溯这些愉悦感的源头,分析它们是满足了自己的哪些需求。弄清楚之后,把这些“好玩因子”融入到自己的“难啃任务”里,就能往前一步。

三、好好生活

朋友燕麦最近分享了一个词,听起来很容易缓解社交焦虑。这个词叫做“喜爱差距”( liking gap ) ,它的意思是,其他人喜欢我们的程度,往往大于“我们估计其他人喜欢自己的程度”,其中的差距就是 liking gap。

总结起来就是:其实别人比你想象的更喜欢你。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我们会脑中过分夸大别人对我们的恶意,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从而在内心上增加了自己的社交负担。所以对于有社交压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抚慰作用的概念。

上周六看了一场即兴喜剧,不到100元,度过了开心的2个小时。除了即兴表演自带的喜剧效果外,最喜欢的是收尾的“我喜欢你”环节。

我听到这个环节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尴尬和肉麻,但随着互动观众和演员上台,他们依次大方地表达“我喜欢你”,说到喜欢的原因时,完全不是我猜想的那样,反而听到的都是很打动人的真心话。

即兴喜剧

例如,演员对观众说:我喜欢你,因为你们愿意在这么热的天,依然来看我们的演出,给予我们积极的反馈,而这对我们特别重要。(原话大意)

有观众对演员说:我喜欢你,因为你们在台上热情地表演,为我们带来了欢畅淋漓的2个小时。(原话大意)

全场获得最多掌声的答案是: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喜欢。

看完即兴喜剧后,晚上在郑晶的读书会,我立马现学现用了起来。因为对郑晶的问题总结归纳能力和控场能力印象很深,所以大方地给予了她积极反馈。

在播客“喷嚏”里,燕麦也提到了竹子的一个感悟:“你喜欢一个人不说,你就不会跟他变成朋友。我们总是期待着对方可以意会。但是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天真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你就是要说出来,你要去表达自己,你才可能会跟你喜欢的人当朋友,你才会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一起和他把这个友情维系下去。”

之所以会分享这几个小故事,是因为它们都是发生“喜欢”这个话题抛出来的几天里,然后这一连串的故事就自动连接起来了。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感悟想要分享,欢迎沟通。
邮箱地址:heywenhao@qq.com
下周三见
From 文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