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No.49

2021/11/10 17:20

这是“事不过三” Newsletter 第 49 期,这期的内容是给三封回信。
发表于:2021/11/10
进度:49/100

以下为正文:

“在所有的反馈中,我最期待收到的就是以「让我想起……」为开头的来信。其实很多事我们都记得,只是需要一点「引子」。很开心《1000小食报》可以成为这样的引子。”

小样Young 的 这句话,启发了我写第二期“隔空对话”。我姑且把第 42 期称为“第一期”,那期分享了和新认识朋友的聊天感悟,因为都未曾在现实中谋面,所以就叫做“隔空对话”,这一期想延续这个话题。

我虽然自己订阅了不少 Newsletter,但其实主动给别人回信的次数不多,原因是我不好拿捏回信的长度,也觉得文字能沟通的内容有限。

但最近我有个心态调整,就把回信当成聊天就好。以及,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写作是个孤独的事情,我们都很期待有人回应。但回应不是等来的,我们可以先向他人主动搭话。

《隔空对话》第二期,就想给最近带来启发的 Newsletter 回信,但与其说是回信,更多的是自己的感悟。

一、给“新闻实验室”回信

“新闻实验室”的文章我一般是选择性阅读的,但这一期因为听了伴读的播客,突然对播客能拉近距离的感受更深了,可能是因为方可成老师的声音好听,也可能是这期的话题对我胃口。

我试着分析了下播客的独特的魅力之处:
1. 声音是自然流出,不需要眼睛和手参与,很省事;
2. 它自带情绪,有感染力;
3. 它说我听,更符合交流习惯,有陪伴感;

比如糊糊的 casticle ,就是音频版的 Newsletter,如果光看 shownotes 的话,眼睛上会很累,不一定能看得进去,但是听的话,就非常容易听进去。

这带给我的启发是,好看的文章也可以是“好听”的。

如果想要文章变得“好听”,我看到过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写逐字稿的标准去写。

逐字稿和书面化写作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是照顾我们的耳朵,一个是照顾我们的眼睛。

有三种方法可以照顾我们的耳朵:

  1. 口语化写作,想象眼前有人,对他说话,写完之后把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如果我们读得累,听众一定听得累;
  2. 有节奏感,能调动好奇心,慢慢推进故事;
  3. 有韵律感,多用修辞手法,类比、排比等等;

二、给炜晨回信

炜晨又在文章感谢我了,谢谢炜晨的夸奖,我目前还承受得住。

他在新一期里总结了写到 20 期以来的一些感悟,其中有些细节很触动我,比如:“我记得有一次我感觉有些累,但发布一期内容后的两小时内就有超过 20% 的读者打开了邮件,心里瞬间觉得很暖。”

也有些细节很好玩:“当我在朋友圈里说我要开始写 newsletter 时,有 140 人点击了那篇文章,21 人点了赞,1 人订阅。(微笑)”

我想顺着他的总结,聊聊“里程碑”这个话题,定期进行阶段回顾,其实就是主动建立“里程碑”。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里说,每到达一个里程碑,我们都会感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进步,它包含着我们的荣耀和成就。而想要触到里程碑的渴望,会推动我们在最后关头奋力一搏。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也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我自己每隔 10 期的时候,都会写一封总结内容。这就是一种庆祝练习。

在写 Newsletter 的过程中,会间歇性的出现倦怠情绪,但有时,正是因为对里程碑的渴望,也让我一期期坚持了下来。

三、给“Not an Author”回信

ysw 是“Not an Author”的主理人,她最近在读阿德勒相关书籍,有一个关于感恩日记的思想转变,让我还挺意外的。

她是这么说的:“以前我压根不懂感恩日记的意义,或者说我觉得感恩是一件非常鸡肋的事情。很多authority总会在描述自己的个人习惯时,说到会写感恩日记的事——看起来像宗教仪式在权威领域的一致性,我很不解,或许还会不屑,然后也不做。这回懂了感恩的意义,我算是醍醐灌顶了。”

为什么会“醍醐灌顶”,是因为阿德勒有个观点:“共生关系下,我们是共同成长的同伴。”在人际关系中,表达感恩,就是在维系这种共生关系。

顺着这点,我想起了三个小故事。

1、“事不过三”第 42 期曾分享过 Molly 的“独来读趣”,因为带过去了一些新增读者,她第二天给我发了个星巴克的礼品卡表示感谢,虽然后面我因为喝咖啡导致失眠了,但她的这个举动我特别受用。

换作以前,面对别人的感谢,我会很不好意思,一定会说“不用不用”,但现在我学会了大方接受,大方表达感谢。

2、之前 Casper 和我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有次她在豆瓣上看到一个tag,叫“#每晚睡前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于是她开始通过文字和照片记录生活中的小事。

后面有一天,她在水果店,遇到了一个对她说「要多微笑,多幽默」的店员。因为被店员的治愈笑容打动,加上当天不期而遇的其他开心小事,她把它们都写进了当天的好事清单里。为了不被茫茫信息流淹没,她还单独分享给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鼓励他们多微笑,结果收到了特别多真诚的回复。

她说的有句话我很喜欢:“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被看见,想跟你分享我看见的美丽。”

3、王逅逅曾经画过一款情侣卫衣,衣服上的图案分别是挥打网球的男女,为什么是这个图案?答案藏在衣服背后的一句话里:“Darling, look out my love!”

tennis

网球是一项有来有往的运动,在互动中同样如此。我们既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感恩,也要学会合理地接受感恩。

【回声时间】

“事不过三” 45 期曾分享了“认识自己”这个话题,我最近在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中,看到了一个发现潜在自我的方法,叫做“叙事练习”。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设想一下,二十年后你理想中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然后不假思索地写下来,写得越详细,越深入越好。比如:你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你周围有哪些人?你住在哪里?你做什么工作?你结婚了吗?你有认识新的朋友吗等等。

第二步,写完后,请你回头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里面什么占据的比重比较大。比如,在叙事中,你描述了很多关于工作成就的内容,那么你可能更倾向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如果你描述了很多家人、朋友的内容,那么情感维系可能对你的自我来说更重要。

通过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描述,我们能对内心真实的渴望有所洞察,以内心的愿望为参照,明确自我进化的方向,指导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是“事不过三”第 49 期,这期主要分享了给三封 Newsletter 的回信,也期待你的回信。

如果你是新订阅“事不过三”的用户,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事不过三”使用手册
神秘地址:heywenhao@qq.com
from 文浩
下周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