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事不过三” Newsletter 第 34 期,本期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
1.没灵感的时候,学习等风来;
2.让世界为我所用;
3.抓住一天中有掌控感的时间段。
重要的事情不过三件:认识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发表于:2021/07/28
一、认识自己
上次聊完阻碍感后,收到了一些很暖心的回信,谢谢你们。其实,当时把阻碍感描述出来之后,内心就像经过了一次清理,顺畅多了。所以自我书写,其实就是一种自愈,个中原因可能还是愿意承认阻碍感这件事,接纳了它;以及通过书写这种形式,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没有被它卷入其中。
写还是要接着写的,而且目前在这件事上,还有很多好玩的设想。作家杨潇用40天的时间,从长沙徒步到昆明,这一路探寻“西南联大”的经历,被他整理成了一部 40 万字的《重走》,李海鹏说读这本书时,他“几乎没空做摘录,也没有跳过任何一行……总是在期待下一章”,刘瑜开玩笑说徒步探寻这件事挺“挺神经病的”。
但杨潇说支撑他创作完成这本书,靠的是两个字:“志气”。
这两个字不是说一定要和别人比,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而是说,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可以埋头做事,还是可以埋头著书,你在有限的空间里做了一件事,这个行为本身能成就你这个人。阿花(朋友对李静睿的昵称)有句我认为是名言的话,“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要郑重其事地对待自己”。
对他是“志气”,那对我来说,就是“学习”。就是这个平凡无奇且貌似枯燥的两个字,让我在写“事不过三”的过程中,完成了很多次的自我答疑。
“有朝随想”新一期的主题是“自我实现的预言”,那封 Newsletter 读起来非常自然流畅。带着好奇,我问了 Cathy 这次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她回答说,因为被“作者若是写得很「苦」,读者读着也不会舒服”这句话打动,加上听了学霸猫的分享,所以想试试在写这期时,等等宇宙传递的灵感。最后,尽管那期写得很晚,但不仅耗时更短,也更顺畅。
自己平常有收集一些话题,但因为太难、太无趣或者和“事不过三”关联度不高而不愿意动笔。看到 Derek Sivers 一个观点,有帮我扭转心态:“在我因为毫无动力感到郁闷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反而是做那些无聊但必要事情的最佳时机。因为那些灵感爆发、动力十足的时刻,可不是用来做这些事情的。”
( During my last unmotivated funk, I realized that because nothing is excitng me, that means nothing is exciting me more than this boring necessary stuff. And since I don't want to waste my inspired times on brainless work, this is a perfect time to do those dull tasks. )
所以现阶段的心态是:有想法的时候,随时记录;没想法的时候,可以试着去攻克那些难搞的事情,或者做点其他事情,等风来。
村上春树有句话:“对小说家来说,等待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二、好好学习
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进步都靠非理性的人。by 萧伯纳。
( The reasonable man adapts himself to the world; the unreasonable one persists in trying to adapt the world to himself. Therefore al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unreasonable man. )
每个人从这句话里听出的意思不尽相同,我理解到的一个意思是:让世界为我所用,而非我为世界所用。进一步解释就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刻意迎合这个世界,而是让世界迎合自己。
在“事不过三”第 29 期分享过李奕的故事,她在麦肯锡有一个工作心得,令她受益很大:公司是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而非相反。( See Mckinsey as your resource and not vice versa. )
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有个观察,中国式教育的学生,不大有 have fun 的意识和能力。fun 的意思是能够对事情本身发生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不需要外在的回报来刺激热情。
不想着自己可以怎么 fun,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取悦,但取悦的问题是,长此以往,我们会认为只有他人才能满足自己所需,意识不到是有能力创造的。所以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很累,另一方面是把自己的人生主导权拱手相让。
一个人如何 fun?Paul Graham 提出了一个好想法,那就是创作一个自己的项目。他在 YC 选择创业公司时,不看重这个人的学习成绩,更看重他是否曾经有过个人项目,因为这个才更有可预测价值。
在他看来,创造一个项目的意义不是欢乐,而是兴奋、沉浸感以及自主性。
自主性指的是,我是自己的 boss,不需要人监督和推动,我们自己有就能十足的干劲,还能体会到解决新问题带来的满足感。在本职工作外,有一个自己的项目,也是提升自主性的手段之一。
( One way to ensure autonomy is not to have a boss at all. There are two ways to do that: to be the boss yourself, and to work on projects outside of work. )
多主动制造,多允许自己纯粹为自己而快乐,也是在掌握人生的主导权。
三、好好生活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这句话也是出自项飙,听起来像一句鸡汤,但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时间观。
我们的时间观,在我看来,是我们的三观在细微层面的一个体现。我们如何分配、优化自己的时间,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事物、看待未来。
公众号“也谈钱”有一个已经迭代了几十个版本的生活节律表,这个节律是融合了他这些年关于健康、精力管理和生产力知识的原则体系之一。
其中他重点介绍了早起这件事。因为偶然读到的一本书,他了解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而且会把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放在早上,因为这段时间无人打扰。
除了能提升效率外,他自己实践后,还有另外一个心得:
如果我们在上班前3个小时起床,一天最重要的时间就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样让生活很有掌控感,知道自己一直有选择,会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有报道称,苹果 CEO 库克的一天是从早上 4 点锻炼开始的,何同学有次向他求证了这件事。库克当时回答说确实如此,还补充道,早起不仅能让他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而且这也是这一天中他自己能掌控的一部分。
在 Newsletter 相关方面,我自己会有下面几个时间调整:
1、睡前,会把手机放在卧室外面,避免睡前干扰和早起拖沓。以及带一本好读的书和笔记本进卧室。书用来助眠,笔记本用于随时记录想法。
2、早起尝试晨间写作,把笔记系统里的片段文字稍作整理,为 Newsletter 创作备点内容。
3、准备专门抽出一个时间,给哪些有启发的 Newsletter 回信、写自己的感受和反馈。联想到我自己收到回信是很开心的,推己及人,猜想别人也应该如此。
这是“事不过三”第 34 期,这期我学到了 3 个新的原则、信念和方法:
1.没灵感的时候,学习等风来;
2.让世界为我所用;
3.抓住一天中有掌控感的时间段。
所以如果这期内容对你有启发,请大方地和我分享。
邮箱地址:heywenhao@qq.com
下周三见
From 文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