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No.17

2021/03/31 15:23

这是“事不过三”Newsletter 第 17 期,感谢这周新增的邮件订阅用户,目前订阅人数达到了 585 位。

本期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
1.“事不过三”的下一个阶段计划;
2.如何找到生命中的那一两件事;
3.用记录捕捉生活里的美妙时刻。

重要的事情不过三件:认识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发表于:2021/03/31

一、认识自己

张潇雨在近期的一条微博中,讲到了他创作《得意忘形》播客的初衷——源于“对于人生意义与自我使命的巨大困惑”。

这点,让我想起了自己开始写“事不过三”的原因——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困惑。那时正处于近些年人生非常低潮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困惑想得到解答,但苦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到特别好的途径。

期间写日记、冥想、找朋友聊天都尝试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书本和写作当中。“事不过三”这个名字也是某天突然闪现到我的脑袋里的,因此我把它当成一个启示,开始了第一期的“事不过三”。到如今,4个月过去了,当时的低潮情绪已经走出来了,当时的困惑也都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最初的阶段完完全全是为自己而写,只是想通过写作把看到的有启发性的文字整理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就像是在完成一场自我教育。

写着写着,慢慢找到了其他的意义,因此目前正尝试把“事不过三”推进到下个阶段,那就是希望可以和更多的自我探索者一起成长。

目前想到的一个方法是邀请更多在自我探索方面有心得和体会的人来分享,希望借由他们的故事,能启发更多的人去做类似的探索。有时书中看到的很多故事,还不如听身边人、同龄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来得启发大。

比如这期就邀请了在即刻上认识的朋友@Disenchant,来分享她刚刚完成的18天“每日确幸日记”。后面还会邀请更多自我探索者来分享,无论是他们尝试了一个新习惯、学习了一个新技能、探索了一个新领域、收获了一个新认知等等,都可以。

做这件事有我自己的几个私心,一是希望和更多的人产生连接,如上期 Newsletter 所说,找到更多的同路人一起走;二是希望借由他们的分享,让“事不过三”的内容变得更加开放,提供更多元的视角;三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自我书写中,我自己从中受益良多,因此想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张潇雨在那条微博里还接着说:

然而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困惑之于现在的我已经消解很多了——当然我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有一天仍会归来、而且一定会归来,只是这个阶段,宇宙给予我的使命从向内生长,变成了向外探求。那么我自然不会去抵抗这样的安排。

希望我们都能在自我探索这条路上步履不停。

PS:最近因为一些朋友的推荐,“事不过三”被收录到了方可成老师整理的中文 Newsletter 导航里;同时,“城堡阅读”的最近一期也把“事不过三”收录到了友情链接里,很感谢他们。看到自己被更多的人推荐和认可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欢迎你们告诉我是从哪里知道“事不过三”的。

二、好好学习

《人物》杂志前段时间报到了一则中国版“人生七年”的故事——一个名叫“青云学子计划”的教育实验,通过挑选24名贫穷但有天赋的孩子,希望提供优质的教育,帮孩子摆脱父辈的命运。但在10年的时间里,孩子的命运一次次走向分野,“像放在漏斗里,被一点点筛掉,只有少部分人幸存”。

这则故事背后的话题是:教育究竟能不能改变命运?梁永安教授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讲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阶层,而是为了建立一种自信,证明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同时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证明这个世界也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今后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两件事就相当不简单了。

那如何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如何找到那“一两件事”呢?梁永安教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一以概之的答案,James Altucher 在《Skip the Line》 这本书里提到的下面这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1、找到同好:和那些想法相似的、对其他人的成就保持关切的人呆在一起,每天问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来滋养这段关系。
Community: Connecting with other like-minded people who are not toxic and care about each other’s success. Ask at the end of each day: What did I do to nourish the relationships of those closest to me?

2、保持进步:在自己钟爱的领域不断学习、精进。
Improvement/mastery: The exquisite pleasure of moving up the learning curve and achieving more mastery in the areas you love.

3、心存自由:做自己的决定,尝试那些出于热爱且不恐惧的事情。
Freedom: Nobody telling you what you can’t do and doing the things that you love without fear.

4、在身体上,该吃就吃、该动就动、该睡觉就睡觉。
Physical: Eat, move, sleep. If you’re in bed sick, then a purpose will do you no good.

5、情感上,远离那些“有毒”的人,和那些爱你、支持你以及你也爱他们、支持他们的人在一起。
Emotional: Trim the toxic people (even if they are “friends” or family) and be with the people who love you and support you and whom you love and support.

6、思维上,每天训练自己的创意思维,找到自己的独特“声音”
Mental: Exercise your creativity muscle every day. Find your own unique voice that will make you rise above everyone else.

7、心灵上:臣服于那些你不能控制的事物。
Spiritual: Surrender to the things you cannot control.

三、好好生活

@Disenchant 是我在即刻上关注的一位朋友,最近她刚刚完成了18天的“每日确幸日记”,在日记里,各种生活里的美妙时刻都被她捕捉下来了,它们可能是认识一个新朋友,收获一个新知,或者是遇到一件好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等等。于是想到邀请她来分享这份体验,她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她也是希望借由她的感悟,鼓励更多人开始记录,以及保持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以下为她的自述:

说到我开始记录的缘由,本质上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一些鼓励。引用两句话:

2021输出总原则,分享生活里的洞察和闪光瞬间,不把社交媒体当情绪🚮(垃圾桶)。via @一个失忆少女

一直都觉得,发微博写状态哪怕是做小小的内容输出更多地是留给自己看的。一种整理和建设内心秩序的方式:“我也有认真生活过”和“我也为热爱的事物付诸了努力”。总之,它对我是自愈的力量。via @康堤Will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的记录里有很多琐碎,比如今天妈妈跟我说了什么可爱的话、今天男友带给我什么很小的惊喜(相约吃饭的时候带给我一小袋零食或一个水果、给我买了一只风筝)、漫步互联网/听播客的时候了解到什么新知/有了什么启发,对日常生活的感恩(好天气、接收到他人的善意)。但把这些细碎写在协同文档里的时候,真的会感受到快乐,那种淡淡的平静的快乐。

想要跟订阅事不过三的朋友们分享我在记录上的内容偏好,是向大自然学习,去接触自然,去感受自然。

比如,正好现在是春天,去看看身边的植物们,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种花,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它们依然会绽放。可以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花:迎春花和连翘都是黄色的小花,但迎春花是五瓣或六瓣,而连翘是四瓣;樱花和桃花的区别在于,樱花的花瓣有缺刻。这些都是我最近学到的(虽然是很微不足道的,但以前的我真的没有关心过这些),真开心。而且看着花开花谢,树叶由芽慢慢长大,感受生命的变化,生命的流动。

比如,了解身边的动物们。其他动物可能不那么常见,但鸟是大家比较容易见到的。我在周围经常看到喜鹊、灰喜鹊、乌鸫(这种鸟也是最近学到的),走在鸟鸣声中,是多么美妙的事。

分享两则视频:
·【城市里的野生动物邻居】小水坑的春夏秋冬
·这些熟悉的鸟叫声,你肯定听过!妥妥回忆杀

除了植物和动物们,别忘了还有微生物。最近在北京的一些朋友们受到春季花粉过敏的困扰,虽然我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感恩),却意外地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
书籍《过敏大流行》
“重构人体微生物群”

是啊,在人类存在的漫长历史里,我们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与植物动物微生物们待在一起,其实才是刻在我们基因里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吧。

希望我们都能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妙~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你可以直接回复此邮件和我沟通
也可以单独发邮件:heywenhao@qq.com
下周三见
From 文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