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事不过三”Newsletter 第 10 期
本期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
1、Newsletter 写到第 10 期,想清楚了它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2、项飚谈“意义贫困”,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意义感;
3、做那些不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重要的事情不过三件:认识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发表于:2021/02/10
一、认识自己
1、Newsletter 的主线
Newsletter 写到第十期,有点想清楚了它的内容主线,就是寻找如何活得更好的原则、方法和指引。想清楚这点之后,就把能说清楚为什么、讲清楚如何操作当成了内容分享的第一原则。以前看到新鲜的信息,会想第一时间分享出去,更多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敏锐。现在会往后退一点,留点时间先梳理清楚,和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如何帮到自己,给自己哪方面的启发,可以迁移到哪些地方,可以和以前的哪些思考连接起来等等。毕竟我们看那么多的信息,最终还是希望活得更好。
2、表达是思考的开始
对 David Perell 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Good writing isn’t just the result of deep thinking. It’s where deep thinking happens in the first place.(好的写作不是深度思考的结果,而是深度思考发生的地方)。Newsletter 提供了一个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契机,有时写着写着,能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片深邃里。好的字句,有启发性的故事,都给自己提供了反思的机会。Lawrence Yeo有句话:Reflection is the act of seeking mental clarity, and it can only be done with intention.(反思能让你的思维变得更清晰,但它是种有意识的主动行为)
3、记录的意义
重新看一年前的笔记和摘录,有了新的体会,也有一种和老朋友再相逢的喜悦。记录的意义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它是自我对话的工具,是主动式学习的手段,是沉淀思考的方式,是过去记忆的载体。记录是不断的重复的过程,时常会想起王逅逅引用的Naval一句话:你重复最多的事情就构成了你自己,我们的日常都是由重复构成的,项飚谈重复时也说:重复的意义就是积少成多,一件件小事累计起来就变成了大事。
二、好好学习
项飚最新的一篇谈论“年轻人意义贫困”的文章,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后面还会再拿出来看,试着总结梳理下。这篇文章指出的一个现状是,年轻人看不到自己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常常陷入意义贫困的困境。
要搞懂意义贫困,需要想明白工具理性这个概念。工具理性的重点是,要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间,建立完整的意义链条,来达成终极意义。这些链条包括:
能够和其他人的工作对接起来,能横向地和同事进行互动,然后达成一个短期的目标,从而会让人感觉有意义。
而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意义贫困,在于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横向链条特别少,也看到工作的链条通向哪里,因此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意义链条。
而人对意义感有强烈的诉求,这样就带来的一个感受:
1、感觉自己被异化,被工具化。原因是高强度、高紧迫性的工作,让自己没有时间思考,会把工作当成人生的意义基础,但工作中的链条缺失,会让我们对意义感的寻求更加迷茫。
2、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生活中只看到自己。在大系统下工作和生活的我们,个人也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人和人之间没有发生具体的关系,人在和工具玩,所以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愈加渴求意义感来支撑自己。
3、对重复化的工作感到抗拒。重复工作之所以有意义,是来自于每天做的事情,能随着不断深入、不断链接,汇聚成一件大事。但对意义感的强烈诉求,会让我们希望在所做的事情中寻求即刻反馈,但个体的系统化,又切断了链接的链条,我们愈加厌恶这种不断循环的封闭系统,但我们抗拒的不是重复化,而是在重复化中看不到意义。
要打破这种工具人的困境,他给出了几条方案:
- 寻找那些重复做起来也不会讨厌的工作;
- 多从事合作性的工作,和别人形成共同体;
- 多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而不是对自己有用的工作;
- 建立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让自己可以反思、观察和讨论。
提到建立链接,Jordan Harbinger 制作过一门如何建立更深度人际关系的课程,开篇他就鼓励我们定期花时间去和那些久未联系的朋友重新建立联系,你可能会担心不知如何开启话头,他提供了几个小脚本,比如可以借由对方的近期动态开启,或者主动询问对方的近况,或者对对方曾经对自己有启发或者影响的事情表达感谢和赞扬等等,没有人会抗拒赞美。
相关:
[1].项飙谈996和异化:城市新穷人不是经济穷人,是意义贫困 | 专访
https://mp.weixin.qq.com/s/I-Fbl6AYCZOXFSMcdky5gg
[2].6 Minute Networking
https://courses.jordanharbinger.com/courses/take/6-minute-networking/lessons/9796423-connect-4-aka-text-engage-re-engaging-with-your-forgotten-network
三、好好生活
1、贝索斯:一天只做3个优质决定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提到在如何做决定时,举了一个例子:在和华尔街的季度会上,他们会恭喜公司这个季度的表现,但贝索斯内心想的是,这个季度的表现其实是3年前就做好的准备。这会儿,他已经开始谋划未来三年的发展了。
You need to be thinking two or three years in advance, and if you are, then why do I need to make a hundred decisions today? If I make, like, three good decisions a day, that’s enough, and they should just be as high quality as I can make them. Warren Buffet says he’s good if he makes three good decisions a year, and I really believe that.
你需要提前2-3年就开始思考,那你就不用每天都做100多个决定,而是一天3个正确的决定就够了,而且决定质量要尽可能的高。沃伦·巴菲特说过,如果一年他能做3个优质的决定就够了。我也深信这点。
除了提前规划,在做决定时,他还有个方法。这个方法来自于当年他创立亚马逊时,面对互联网飞速崛起,他面临是否要从基金公司离开的决定。他设想自己80岁的时候,回首看做过的决定,有没有把后悔的数量最小化了。和老板和妻子都沟通后,他下定决心,亚马逊对他来说,就是个不会后悔的决定,即使失败了,他会不回后悔。而要后悔,他只会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尝试过。
To make the decision, Bezos used a mental exercise that would become a famous part of his risk-calculation process. He called it a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He would imagine what he would feel when he turned eighty and thought back to the decision. “I want to have minimized the number of regrets I have,” he explains.
相关: 《Invent & Wander》-豆瓣读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58906/
2、痛苦是我们的天赋
五源资本合伙人、快手投资人张斐在提到天赋时是这么说的:
我见创业者常会问:你的天赋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却很难的问题。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是唯一的,当你能找到你的答案时,你会变得非常不同。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差不多,其实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连身上的伤疤或缺陷和别人都完全不一样。我常常认为你的天赋来自于你的缺陷,所有你的强项都可以被复制,但你的缺陷却很难被模仿。
他用休斯和马斯克的故事,讲述了痛苦的独特意义,他认为痛苦是我们的天赋,拥抱痛苦是蝶变的开始。我喜欢他的这个阐释,是因为有时候令我们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对痛苦的抗拒,对自身的不接纳。看《成为自控者》引用了一句村上春树的句话:“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Pain is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Pain是实实在在的痛苦,而Suffering是心灵上的折磨,不接纳带来的就是Suffering,当我们转而拥抱痛苦时,才是接纳的开始。
相关:
[1]晨兴资本张斐:拥抱痛苦,保持疯狂
https://mp.weixin.qq.com/s/MX6nEg4Owdp1WWGVXkx7wA
[2].5Y View|五源资本张斐:无家之犬 · 传教士 · 神
https://mp.weixin.qq.com/s/ufYZYGXH0Uz8FTYw9m97EA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
下周三见
From 文浩
The End.